ERP:中国企业管理之梦(转)(企业ERP管理)

fangcloud 432 2022-06-03

本文转载自网络公开信息

ERP:中国企业管理之梦

ERP(企业资源计划)理念与软件已在中国悄然兴起,然而ERP究竟涵义如何,它能为企业带来什么?ERP与MRPⅡ及CIMS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中国ERP事业路在何方?

引言

ERP的管理思想与相关软件产品是如此迅速而又似乎是悄然而至地出现在我国企业面前,让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界,政府管理者及许多企业家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Internet或Intranet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企业还没有来得及适应诸如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等思想和方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气息已经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竞争感和紧迫感,企业资源的综合运营能力业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其中ERP思想、方法及产品运用将成为主要内容。究竟如何理解ERP,它与MRPⅡ或CIMS等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ERP是否能在中国广泛运用,我国在发展ERP事业中应如何把握机遇,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与管理软件的发展

商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一直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目前常见的MRPⅡ包括八大模块,即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采购管理、能力需求计划、数据管理和库存管理。据权威机构APICS的统计表明,企业在使用MRPⅡ管理后,可明显改善库存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仅能管理企业内部物流和资源流的MRPⅡ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新的企业管理哲理和软件应运而生。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CIM和ERP思想。CI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它将整个生产过程(从市场、设计、制造到管理、售后服务等)认同为一个整体,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设计过程、管理决策过程和加工制造过程,并且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信息集成,进而优化生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以MRPⅡ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ERP思想和系统逐渐推开,ERP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它不仅从制造业延伸到各行各业,而且突破了原来只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市场需求制造的思想。ERP系统的基本目标是将"供应链"有效运转并运用计算机硬、软件手段尽力缩短这个"供应链",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产品质量、市场需求和客户满意提供保障,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ERP将成为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石 1.客观与必然

2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看到了什么是市场经济。从当年的"粮票"、"布票"到后来的"彩电票",再到现在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的"门票",着实让中国人感受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魅力与进程。而仍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烙印的许多国有企业却只能在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与具有先进管理手段与经验的"三资企业"之间求生存。市场经济的法则让这些计划经济下的"宠儿"发生了生存危机,如何重组与振兴国有企业成了本世纪末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事实上,国有企业效益下降、市场竞争力变弱的原因,除了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以及体制调整未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资源利用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适销对路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企业库存积压问题严重;许多企业没有运用MRPⅡ的思想和软件,无法充分利用企业的物料和资金资源。种种现象都表明,企业资源的综合营运能力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法宝,ERP理念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运用是现代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2.探索与思考

既然ERP理念与系统如此神奇,如此有功效,却为什么到现在未能在中国普及,中国的ERP之路将走向何方,这是专家、企业一直在探索的首要问题。就目前状况,笔者认为,我国的ERP事业前景光明,但任重道远,需要做的事还很多。

首先,大力宣传ERP管理理念,培养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市场的有效需求是推动某种产品或行业发展的原动力,ERP市场也不例外。ERP理念与产品既不是为了某项生产工艺,也不是某个企业管理部门的自动化技术,它是企业的全面内外资源计划与营运,毫无疑问,ERP产品的消费对象是企业董事会或主要经营者,让他们理解并运用ERP理念,才是推进ERP产品市场化的首要任务。

其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的发展必须走商品化道路,甚至先进企管思想也应该走商品化道路,只有规范的市场行为才能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应大力推进企业管理软件的支持和实施服务的职业化进程。ERP系统的实施和服务不同于一般软件产品,ERP系统一般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所以,与其说管理软件的运用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安装和"实施"过程,不如说企业用管理软件就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需要许多具有软、硬件和通信技术知识的技术专家,也需要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知识的管理专家来帮助用户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更需要培养和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ERP理念和运用系统的能力,真正把ERP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管理需求相结合。用户ERP素质的提高应是实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表明,ERP系统实施和支持的费用已超出了其软件支出。随着企业个性化趋势的发展,实施和支持服务将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政府部门的系统规划和宏观引导,将成为ERP事业的首要推动力量。在一个市场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时,政府的规划与推动可以让市场健康发育并起到"保姆"和"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力求做到"坚持一项基本原则和四个推动",即坚持以培育和维护ERP市场为原则,推动ERP走向行业自律;推动民族ERP产品的发展;推动广大企业管理人员ERP素质的提高;推动ERP支持和服务职业化进程。

3.理念与误区

ERP的发展虽然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但在认识上已经有许多误区,ERP哲理和产品要真正为广大企业所接受,还应长期努力,其中如何正确理解ERP理念和消除认识误区也是重要一环。笔者下面归纳了目前社会上对ERP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ERP是泊来品,不适应中国国情。这种观点是看到我国不少企业在选用国外MRPⅡ产品惨遭失败后提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既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努力开发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民族ERP产品,做到洋为中用。

误区二:中国企业管理还未发展到使用ERP的阶段。但是,中国目前的市场已是国际市场的重要部分,中国企业已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时代迫使中国企业要上ERP。相反,我国的企业在实施ERP和CIMS系统中,可减少西方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误区三:ERP只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与管理人员无关。谈到计算机应用推广,一般中国企业领导都认为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而ERP的实施必须首先要由企业管理层决策并指挥和参与实施的全过程,ERP系统既是技术的实施,更是管理的革命。

误区四: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甚至失败。虽然西方管理界有"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几乎失败,但一有机会都还想用计算机"的普遍观点,但应该坚信,ERP将会对企业产生巨大作用和效益,同时也应看到实施工作的难度和艰辛。

误区五:ERP只适用于效益好的和大型企业,效益差或中小型企业不能上ERP。首先,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学习并运用ERP理念与方法,而ERP系统的实施则要视企业规模与条件来定,但是ERP的采用与企业效益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

误区六:企业可以采用ERP,但管理人员素质和设施不必作重大调整。实施ERP是否成功,其中两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管理人员ERP素质的提高及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与否。

误区七:ERP理念与产品谈起来似乎容易理解,但实际上却难以实用,要想用好几乎不可能。ERP理念与产品和ERP的实施的确是两回事,正因为这样,在ERP理念和产品被接受后,应更关注实施的科学化、职业化。

误区八:ERP实施时间太长,难见效果和效益。这或许已经成为企业怕上ERP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实施ERP是企业管理技术和思想的一场革命,客观上需要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企业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实施ERP系统,一定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逐步总结,逐渐见效。

误区九:ERP只需要专业软件公司服务,不需要请专业管理咨询公司顾问。ERP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软件,实施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选购ERP软件需要找软件公司,实施ERP必须请专业管理咨询顾问帮助。企业不仅需要法律顾问、财务顾问,还需要管理咨询顾问。

误区十:ERP无所不能,用它可实现管理的全自动化。ERP思想有许多理念,对管理非常有作用,ERP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企业资源的有序营运。但ERP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思想和方法体系。它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助手,不可能替代企业管理者去作经营决策或创新竞争,ERP永远是管理者营运资源与创造资源的科学武器。

三、迎接挑战

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迎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如果说,政府积极推进企业体制改革的举措是赋予中国企业发展的"指南针",那么,广大有识之士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新路的努力,则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加速器"。ERP哲理和产品正是这"加速器"中的重要部件。

中国的ERP要靠中国人自己,中国的ERP事业既是中国企业管理界和软件界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中国ERP之路前程似锦,但道路艰辛。软件企业将冒巨额投资风险,管理咨询将在行业发展道路上拓荒跋涉,政府管理层将面对可能的决策失误,用户要承担ERP可能失败的沉重代价,而这一切与振兴中国企业管理的使命相比则不值一提。我们坚信,将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的行列。

本站部分文章、图片属于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公开信息,均用于学习和交流用途,不能代表亿方云的观点、立场或意见。我们接受网民的监督,如发现任何违法内容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邮箱daifeng@360.cn 处理。
上一篇:BSM:取代ERP的企业新宠吗?
下一篇:软件企业如何实施CMM (转)(什么是软件实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